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9-12 15:57   字体:[]

民进界别政协委员

你们出的《关于落实〈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科学衔接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工作安排,制定印发《六盘水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压实各市(特区、区)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我市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及入学适应教育,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周设置入学教育周,进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在省、市、县各级示范性幼儿园评定中,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分考核,将小学“零起点”教学作为小学目标考核及各类评估的重要内容,严禁小学实施“非零起点”教学,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全面推进。制定出台《六盘水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要求学校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对于新的知识内容一律“零起点”教学,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加快教学进度。严格考试管理,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不单一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且小学一、二年级期末也不组织纸笔考试,主要通过认一认、数一数、读一读等闯关游戏的方式开展期末测试。严格教辅征订,执行课程标准严格落实教辅“一科一辅”和“自愿征订”规定,协助新华书店按省教育厅规定拓宽教辅目录,增加教辅选择面,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新华书店目录之外的教辅材料、自行打印作业等。

二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市、县两级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双减”协调机制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了由教育、网信、发改、科技、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双减”协调机制工作组,加强部门之间配合,共同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市级层面制定印发《六盘水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的通知》《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亮证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学科培训暗查暗访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大力压减培训机构通过专项检查,对于存在较大安全、消防隐患难以整改,设施设备不健全,多次违规超时超纲教学、教师执业不合规、培训教材、场地达不到要求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关停注销264所。全市保留营业的153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从业人员、培训教材等线上监管。

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认真研究解读上级文件精神,做好教育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市级层面召开3次“双减”工作培训,各市(特区、区)组织召开37次会议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在县级以上媒体刊发典型案例28个、宣传报道46篇,提高了社会知晓率。为引导群众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及时在市县教育网站、报刊等媒体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网站点击达18657次。

如你们提案所述,目前在落实《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科学衔接方面还存在部分地区或学校落实有差距,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结合你们的建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各校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一是部署实施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市教育局指导各市(特区、区)遴选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强化主动衔接意识,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课程,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

二是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推动各级教研部门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推动教研人员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三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对于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治理的要求,市教育局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民政、工商等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对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开展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等培训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继续加强社会宣传和引导。市教育局和各市区将利用多种媒体以多种方式宣传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为科学推进幼小衔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4719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