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心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以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办好人民满意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中小学生“一生一档”心理管理档案制度,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体系。根据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教体艺〔2023〕1号)安排,自2023年9月份开始,市教育局要求开学初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与家长沟通、转介治疗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关爱。2024年9月起,全市将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档案,对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动态观察,全面管理。
(二)市教育局统一调配专业的心理医生进校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专业化,2023年9月,市教育局联系市三医院、水钢医院、市医院相关科室,请心理专科医生深入学校,开展讲座,发挥心理医生对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的心理教育与指导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扩大实践范围,在全市开展学校与医院的有机结合,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专题讲座等把心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爱心园”,引导学生自我关爱从“心”开始。近几年,学校每年五月份以“525”为主题做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学生对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等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黔府办函〔2024〕22号)的通知,下一步,学校将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建立班级心理咨询信箱,设立市县校三级心理咨询电话,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作用,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有渠道,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二、家庭与学校共同编织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网,共同维护学生身心安全
(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每个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向,2023年5月起,市教育局对全市各中小学实行“一日一调度”的原则,对全市I类学生进行重点调度、重点观察、重点处理。另一方面,市教育局要求学校每个学期开学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筛查、评估等多种方式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跟进和介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4〕11号)文件精神,下一步,市教育局将采取公益广告宣传、心理剧表演、医校互动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对学生的心理关爱范围。
(二)家校合作,多形式提升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关爱力度。目前,“唯分数”认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左右着学生家长,很多家长没有关注孩子的身心、忽略孩子的学习差异,致使孩子奋斗目标缺失,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022年以来,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2022〕7号)文件安排,统筹部署学校利用开家长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人生发展的多向性。要求学校发挥家委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班级出现问题由家委会共同协商、共同解决。近几年,市教育局将组织学校增加家庭教育现场培训、网络培训,实现了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接纳,增强学校、家庭的责任感,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能力,提高管理孩子心理健康能力,营造民主、平等、和睦、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促进各个方面的管理效果和治理效能。
(三)做好心理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课程思政,重视学科教育与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的关系,要求学校认真钻研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024年3月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教育科学研究院把思政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要求学校转变学生不良风气、健康评价大众传媒、抵御网络侵蚀,培育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市教育局法规科依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要求各学校加大对周边环境的防范,对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给予合理、合法、合规的处理并及时上报上级政府部门,营造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编织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把做好心理环境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今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将紧紧围绕“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4年7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