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六盘水市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为农”服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强化学校专业建设,夯实职业院校“为农”基础。一是政府顶层设计。从2022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均出台《六盘水市促进居民增收实施计划》,将“大力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二是部门各司其职。2022年市教育局研究制定《六盘水市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明确指出每年组织开展15—59周岁未上过学或低学历的劳动人口培训2万人以上。人社部门大力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年均组织开展3.6万人左右的涉农技能培训。三是学校发展涉农专业。各职业院校大力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类专业如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园林等。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畜禽生产技术、园林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等专业,在校生186人。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农作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涉农专业,目前有在籍学生3.1万余人,均为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学员。
二、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增强职业院校“强农”能力。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与六盘水和顺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六枝特区有限公司、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冠名班”订单培养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专业共建”,其中与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天刺梨产业研究中心。7家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进行了社会化评价备案,备案涉农工种8个。持续引导职业院校按照农业产业布局,设置专业工种,开展“双证书”评价。鼓励职业院校新增备案社会化评价工种,参与到调节结构性矛盾中来,培育评价更多适应乡村工作工种,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持续推进新型学徒制培训,2022年以来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2199人。
三、实施“双提升”工程,提升职业院校“务农”素养。一是以“应培尽培”为目标,面向全市农村15至59周岁未上过学或者低学历劳动人口,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2022年以来,将8.52万人注册到中职学校非全日制学籍,通过乡镇中小学组织开展文化通识培训、中职学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村支两委组织开展实习等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二是培训中针对六盘水市特色农业发展,围绕“凉都三宝”(刺梨、猕猴桃、茶叶)产业,从种植、管护、采摘、加工、销售及新产品研发全过程,开展“凉都采茶工”“凉都刺梨工”“种养能人”“经营人才”等培训,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大力推进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培训,加快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开发。让劳动者一边免费学习技能,一边接受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为其提供SIYB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咨询和扶持。2023年全市采取短平快、中长期、证书直补等多种方式,灵活开展涉农企业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0.58万人次,2024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3万人次。引导和组织中职学校开展“课证融通”工作,在授课的过程中抓取评价元素,对本校学生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截至目前已评价取证7665人。三是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每年在教师节表彰期间,评选表彰一批职业院校师生,在职业学校形成劳动光荣的风尚。每年五月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期间组织职业院校师生进村入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邀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校入企进行主题宣讲,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
2024年7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