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着力抓改革、补短板、促均衡、提质量、强队伍,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全市教育发展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各项教育发展指标持续增长。据初步测算,截至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1%、85.3%、98.3%、95.1%,“十三五”教育规划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追赶跨越三年攻坚主要指标已达成。二是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持续提升。认真组织高考中考备考研究,开展各类高考命题趋势分析与备考策略培训5.7万余人次,高强度的备考准备为今年高考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我市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纳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三是各级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20年全市实际实施教育工程三年攻坚项目共计134所学校268个单体项目,开工面积108.7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1.6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4.47亿元。持续推进薄改提升工作,完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学校建设77所,完成投资4.92亿元。全面完成5所省挂牌督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任务,总建筑面积56665平方米,完成投资2.38亿元。深入实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工作,省级民生实事涉及我市9所公办幼儿园已全部完工;市民生实事涉及项目20个,已完工项目17个,装饰装修工程项目3个。四是教育发展保障力度持续加强。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思想上优先重视,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在资金上优先保障,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比如,市实验幼儿园拆除重建项目和市民族中学教学楼项目仅用5个月即建成交付使用;扎实开展拖欠教师工资清查整顿工作,2020年度拖欠教师工资全部及时补拨到位;市直幼儿园55名教师招考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在上半年全省教育项目建设情况通报的11项指标中,我市有8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近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抓党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双培三节四心五子”党建品牌建设,一体化推进公校联民校工作,通过组织帮扶、教师牵手、学生互动、资源共享等形式,实现公办学校与公民办学校结成对子、共同发展,推动联建学校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管理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建立和完善《中共六盘水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共六盘水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召开全市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严守思想阵地。
(二)质量优先推进内涵建设,推动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新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10所,总数进入全省前三;开展32个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建设,完整建立起覆盖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教研管理网络,辐射全市农村所有幼儿园的教研网络体系。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连续十个月实现全市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未成年人早婚早育失学辍学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消除大班额668个,基本实现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目标。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坚持以示范性普通普通高中创建为抓手,实施示范高中引领工程,以示范校创建推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2020年共申报升类和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9所。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强基工程稳步推进,盘州市职校、水城县职校作为省级第一批中职强基工程项目学校,每所学校争取到中央专项奖补资金300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学校食堂、信息化设备等项目建设。推进六枝职校和水城县职校的省级中职示范校创建。积极推进“3+3”和“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2020年全市落实招录“3+3”或“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计划学生780人。积极助推贵州省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申建工作。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引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评估认定10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涌现出北大培文等优质高中,2020年北大培文参加高考98人,获北京大学录取学生2人,一本上线率84.85%,本科上线率100%。推进学生体育、美育协调发展,组织参加2020年全省教育系统校园路跑接力赛,获得高中组第一名,实现卫冕。组队参加全省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总决赛,获初中组女子亚军、高中组女子季军。组织参加全省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奖牌39枚,居全省第四,较去年上升3位。大山里的宝藏乐队海嘎小学的学生乐队登上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贵州“海拔最高”的小学学生乐队走红网络。推进教研教改加快发展,10所学校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纳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成为贵州省第一家入选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市州,六盘水市第一中学、盘州市第七中学2所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领导力布点校。六盘水市教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授予“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5项课题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批准立项,17项课题申报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15 项课题实现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65项成果获省、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科研成果奖。推进各级各类学校集团化发展,市直学校带头,在全市范围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建立集团化发展关系,坚持面上工作统一规划、教育教学统一安排、教研教改统一运作、教育资源统一共享,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成立全市学前教育专班、义务教育专班、高中教育专班,整合资源,指导全市各学段教研教改工作。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对外开放,强化对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学校长论坛,全国部分知名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员、贵州省首批高中名校长、六盘水市部分中学校长等300余人参会。强化教育东西部协作,94名大连组团帮扶支教教师在全市27所学校开展支教工作,在六枝特区七中、盘州市十二中开设“大连班”;大连市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在六盘水市开设各级各类培训56场,培训覆盖教师7710人次。与大连市共同制定《大连市教育局 六盘水市教育局推进213所结对学校普及校园足球协作协议》,为东西部教育帮扶注入“足球”基因,实现共赢发展,目前两地已联合开展校园足球培训4次,培训足球教练员478人。
(三)坚持常态化规范化结合,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建立“市级统筹、县区调度、学校落实、师生参与”纵向机制,全面做好师生摸排、物资筹备、人员培训等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史上最难开学复学”任务,春季学期各级各类学校分三个批次全部平安、顺利、有序开学,累计对复学人员核酸采样监测3716人,培训教职工4.9万人次,“空中黔课”收看人数突破2070万人次。3.1万名高中毕业生和3.7万名初中毕业生顺利参加高中考。
(四)强化队伍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加强师资建设。2020年,市直教育系统通过第八届人博会引进人才147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教师招聘录用580人,补充了一批紧缺学科教师,优化了乡村学校教师结构。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抓手,统筹开展“千名校长、万名教师”大培训,累计完成国培计划培训34478人。持续推动城乡师资交流,从市区和县中心城区选派68名教师到乡村支教。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全市现有特级教师42名、省市级名师153名、省市级名校长56名、省级骨干教师278名、省级乡村名师116名。
(五)努力发挥教育造血功能,教育扶贫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教育精准资助,2020年以来下达各项学生资助资金65706.85万元,惠及和资助学生61.89万人次。继续在全市四个县(市、特区、区)68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424所农村幼儿园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32.85万人、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5.07万人。大力推进职教脱贫攻坚,坚持开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助力脱贫,2020年已完成招生1631人,占年度目标任务700人的233%;广泛开展各种扶贫培训助力脱贫,2020年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12540人,培训后就业8938人。有序推动校农结合工作,2020年以来,全市“校农对接”采购总金额为2.328亿元,其中本省农产品金额为1.998亿元,本省农产品采购金额占比85.8%。采购总量为2.759万吨,其中本省农产品采购量2.247万吨,贫困地区采购量占比81.4%。加快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并抓好落实,工作成效得到省充分肯定,全省基础教育改革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质量提升大比武现场会拟在我市召开。
二、2021年工作打算
全市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举好旗帜、把好方向、走好新路、管好学校、建好队伍、抓好公平、守好阵地,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谋划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确保2021年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坚持把强化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市教育系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双培三节四心五子”创建,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品牌,持续深化“四心向党”党建品牌建设,持续落实“公校联民校”党建联建机制,认真做好典型培育推荐。
二是进一步推进学校项目建设。做好2020年全市教育工程三年攻坚项目收官工作,完成128所学校新建改扩建任务。加快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项目建设,确保按省要求时限完成治理任务。认真谋划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教育项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镇小区幼儿园、城乡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厕所革命”,持续改善师生就餐环境、住宿条件。
三是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继续全面深入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新课改能力和教学水平。着重谋划并实施好高中教育三年提质工程,全力打造龙头学校,推动办学体制多样化,实行分层次特色化集团化办学。研究新高考、备战新高考,持续抓好高考中考备考工作,大力开展备考培训。改革激励机制,在教师职称评定上突出教学业绩导向,在学校考核评价上突出教学业绩导向,营造人人争先环境。认真落实“五育并举”,持续以艺术教育、美育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等为突破口,继续开展好民乐、戏曲、交响乐、钢琴艺术节等艺术活动;坚持以打造校园足球样板示范学校(幼儿园)为抓手,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把校园足球工作的改革模式和体制机制辐射到校园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等项目中,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改革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多渠道补充教师,继续依托“一院四中心”平台,做大做强教师培训中心和盘州市省级区域性教师发展中心,持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打造好教师队伍、校长队伍、教研队伍、督导队伍、教育行政管理队伍五支队伍。
五是进一步推动教育脱贫攻坚。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继续抓好各项资助政策资金的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硬仗。
六是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围绕补短板、提质量、促公平,高质量编制好教育“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改革等改革事项,抓好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的落实落地,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打破学校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