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第一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 十七载教育路,恰似一缕春风,从六盘水的山间晨雾启程,掠过玉舍镇甘塘小学的朗朗书声,穿过水城区第一小学的三尺讲台,又轻拂过果布戛小学的支教课堂,他把满腔热忱揉进岁月,散作满星河的光,流进孩子们的童年里。他就是水城区第一小学的唐性佳。
序章:以春风之名,赴教育之约
教育于他而言,是一场与时光同行的温柔奔赴,如同春风拂过阡陌,于无声处唤醒万千新绿。这十七年,他始终带着这份初心,在教育的土地上默默耕耘。
初程:山雾里的坚守,讲台前的赤诚
2008年的风,裹着山里的清冽,把他送到了水城区甘塘小学。那时他刚二十出头,揣着特岗教师的聘书,推开了六年级教室的门——56双眼睛骤然亮起,像山间未被惊扰的清泉,澄澈地映着他略显局促的身影。
初登讲台的慌乱是真的,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目光,他偶尔会忘了教案的衔接;可心底的坚定更甚,他曾从大山深处走出,深知山外世界的辽阔,如今便想做孩子们攀向山巅的扶手。
往后五年,甘塘小学的晨光与暮色,都成了他教育日常的注脚。他一直笃信“要想孩子做到,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多读书,他的案头就堆满教育专著与儿童读物;要求学生不迟到,他总能在晨雾未散时,就站在教室门口等候;想让孩子们生出“走出大山”的志向,他便把自己求学时翻山越岭的故事,讲成课堂外最动听的篇章。
时光荏苒,曾经手足无措的他,成了孩子们追着喊“孩子王”的良师;曾经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渐渐有了工整的字迹、专注的眼神。玉舍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六盘水市“凉都”优秀教师——那些烫金的奖状,是岁月赠予他的勋章,更是他坚守的见证。
进阶:风雨中的求索,磨砺后的成长
2013年秋,他带着几年积累的经验,来到水城区第一小学。新的环境里,竞争像细密的雨,打湿了他最初的从容。在新进教师汇报课上,一句“小唐老师,你这不是语文课,是思想品德课”的评价,像一记重锤,让他脸颊发烫,可心底却生出更执拗的劲儿。
从那以后,深夜里他反复回看名师视频课,把教学心得记满厚厚笔记本;观摩课上专注聆听,生怕错过一句宝贵建议;优质课比赛中反复打磨教案,哪怕一个提问、一段过渡语,都要修改数十遍。
从水城区品德与社会优质课二等奖,到群文阅读优质课一等奖,再到六盘水市优秀教师,每一次进步,都是汗水在时光里凝结的结晶。后来,日渐成熟的他开始受邀担任评委、开设讲座、参与命题……他想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化作微光,照亮更多同行的路。
续章:支教路的回响,薪火间的传递
2023年,带着对农村教育的深切眷恋,他再次走向山间——这一次,是果布戛小学的支教讲台。熟悉的乡村校园、淳朴的孩子,让他倍感亲切,心里总想着“要为这里多做点什么”。
于是,课余时间成了他的“传帮带”课堂:他给年轻教师分享教学技巧,陪着张瑶瑶老师从乡镇到城区,一遍遍磨课、改课,直到他的语文课在水城区赛场上拿下一等奖;他给张会娜老师指导道德与法治课,帮他闯过层层关卡,拿到市级比赛的入场券。
当看到农村教师在市级舞台上绽放光彩时,他忍不住轻声感慨:“要是二十岁的他,也能有这样的指引就好了。”
尾声:十七载春秋里,永不褪色的赤诚
十七载春秋流转,他的眼角添了细纹,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赤诚。他愿如春风般温柔,用话语滋养童心;似匠人般执着,以坚守雕琢教育。
正如他心底一直有的期许:“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他的教育故事,还在时光里续写,还在春风中传递着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