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不少人或就地过年,品尝异乡的风情与美食;或就近出游,欣赏美丽的风景,享受假期的美好时光;或居家备着美食,一家人团团圆圆;或运动,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的新年。节日期间,本报记者通过走访本市景点景区,与百姓面对面,感受百姓的欢乐,体会凉都的别样年味。
就地过年 氛围不减
张军军在贴春联。
□记者 许 勇 杨 朗 钟 维 卯 阳
今年春节,一些在六盘水工作的外乡人,因为工作原因和疫情防控的需要,选择就地过年。异乡过年,虽是换了一个过年的地方,但节日的氛围不减,爱与温暖不变。
“今年我和老公没有回家过年,选择就地过年我们同样开心。”老家是四川省泸州市的叶霞是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她的工作单位是钟山区大湾镇。除夕当天,叶霞和老公一起到超市选购做年夜饭的食材,一起制作了炖排骨、红烧鱼等菜肴。“我们边吃饭边和家人视频,就算一起吃年夜饭了。”叶霞说,过年的这几天,她和老公逛了周边景点、看看电影,感觉也不错。
“今年第一次没在家过年,很想念爸爸妈妈做的饭菜。”在首钢水钢公司总医院急诊科工作的范城林来自山西省忻州市,除夕当晚,范城林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年夜饭是在医院休息间和同事们一起吃的,待到下夜班时已是牛年大年初一。“坚守岗位,思念着,快乐着。”范城林说。
“今年虽没能回家过年,但能和项目部的同事一起过年,我很开心。”在水城区2018年棚改项目(金竹林安置点)点,来自山西省临汾市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军军和同事除夕一大早就在项目部贴春联、挂灯笼、打扫卫生……下午大家各展厨艺,有的包饺子,有的做川味腊肉,有的炸油果子、糟肉等,一起度过了快乐的除夕之夜。
大年初一,张军军和同事们齐聚在项目部餐厅,举办了一场丰富的KTV畅饮聚餐,争相哼唱着一首首歌曲,畅饮着啤酒。大年初二,一起相约前往万达广场看电影。大年初三,一起去逛公园……张军军和他的同事们这个春节都过得并不孤单。
“除夕的前一天我们就地过年的工友已经开始采购年货准备年夜饭了,除夕当天,贴春联,和工友做年夜饭,看春晚,再跟老家的父母和亲戚们在网上见面、拜年,也一样有着浓浓的年味和深深的牵挂。”水城区2018年棚改项目(金竹林安置点)建筑工人张顺陶说。
过了除夕,张顺陶也到六盘水市区体验了一下六盘水人过年的年味。水城古镇、凤池园、人民广场,张顺陶到市中心各处打卡观光,切身感受了一把六盘水的年味,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春节。
雁子村的金色年味
游人在油菜花地里留影。
□记者 张博威
春节期间,暖阳高照。大年初四,走进盘州市普田乡雁子村千亩软籽石榴基地中,套种的油菜花竞相开放,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放眼望去,金灿灿的油菜花与美丽的村庄融为一体,仿佛置身于“有花有山有水有人家”的生态乡村田园画卷中,让人心旷神怡,吸引一拨拨的游人驻足拍照留影。
“满地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散发着阵阵浓郁的芳香,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正在油菜花地里赏花拍照的市民张修丽兴奋地说。今年春节期间,天气晴朗,油菜花要比往年开得早一些,趁着春节假期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机,张修丽带着孩子畅享在家乡美丽的田园风光里。
普田乡雁子村是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全村辖区5个村民组,约800户3000余人,有耕地1800余亩、水田46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原来以种植烤烟、生姜、油菜和薏仁米等经济作物为主。从2015年开始,雁子村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抓住盘兴高速开通的大好机遇,通过“三变”改革,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农旅融合”的思路,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社员”的模式,由村级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种植了3000亩软籽石榴基地。同时,为解决农户种植软籽石榴前三年收益少的问题,雁子村采取“以短养长、以短补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在软籽石榴林下套种油菜、小黄姜等矮杆作物,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据介绍,生态产业园前期投资共计4580万元,已经建成了雁子湖、生态停车场、景观河道等设施,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房屋改造400余户,打造出“一清真寺、两城堡、三长廊、四凉亭、五彩道、九奇峰”的文化带,由盘州市文联创作出50余幅具有民族特色、生态景观的诗词楹联书画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振兴文化内涵,正释放着田野乡间的能量和伟力,在盘州大地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蓝天白云下的雁子村,最美的莫过于油菜花,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处处飘散着油菜花的清香,一栋栋别致风情的农家小屋错落在油菜花间。花海中,斑斓美丽的彩蝶在蹁跹起舞,勤劳的蜜蜂从清晨到傍晚都埋头花间,休闲的村民和游客一边欣赏着乡村美景,一边驻足拍照留念,有的还用手机录段小视频分享朋友圈秀一秀,时不时还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田园山水画,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雁子村的年味,在这片金色里。
这个春节,近郊游火了
热闹的梅花山滑雪场。 记者 宋建英 摄
□记者 赵庆常
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这个春节,许多原本计划外出旅游的市民主动改变出行安排,本地游、近郊游热度随之上升。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让不少市民走出家门,到附近景区景点感受年味,我市近郊游火了。
“春节长假如果天天宅在家里太闷,出门聚会也不行,去外地旅游即便是自驾也必须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不仅麻烦而且还有一定风险,所以我们还是选择到就近的景区走一走,以更加健康安全的方式体验春节出游。”市民李扬表示,以前旅游总喜欢跑到外地的热门景区,或者是去大城市体验都市风情,今年春节,他特约了亲戚朋友就近旅游。“大年初一,游野玉海,大年初二,去北盘江大峡谷转了转;大年初三去了牂牁江……转了一圈下来,发现本地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李扬和朋友很开心。
大年初二,在钟山区月照社区独山村的六盘水独山游乐园,只见延绵几公里长的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游乐场门口,佩戴着口罩的游客自觉接受现场工作人员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等。由于前来游玩的市民较多,各类游乐项目前均排起了长龙,游乐场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春节期间,到玉舍雪山滑雪场、梅花山滑雪场体验雪上飞舞的速度与激情同样是凉都百姓的热门选择。因疫情防控,虽然滑雪场采取了限制接待人数等措施,但前往景区的游客仍络绎不绝。“难得有个假期,带孩子来体验滑雪的刺激。”大年初二一大早,黄丹便与家人驾车前往玉舍雪山滑雪场游玩。
春节期间,娘娘山景区的人气也非常旺,车辆穿梭,人流如织。在景区的索道站,等候乘坐索道的游客排成长龙。“游客们大多以自驾游为主,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旅游,截至大年初三,仅索道站已经接待游客五六千人。”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索道站执行经理王彪说。
据介绍,水城区百车河温泉、六枝特区落别龙井温泉同样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
欢欢喜喜过大年
市民乘坐观光车观赏明湖湿地公园美景。
今年春节期间,市中心城区的明湖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观美景、品美食,欢欢喜喜过大年。记者 翟汉元 摄
野玉海春意浓
游人如织的野玉海景区。
□记者 邱源虎
“人太多喽!真是热闹得很。”2月14日下午3时,驱车快抵达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大门时,就被堵住不得不缓行,耳边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好不容易挤进景区后,发现原本宽敞的海坪广场上人头攒动,路上、草坪上、花池边处处传来欢声笑语,空中还有不少放飞的纸鸢。景区负责疏导来往车辆的交警说,从当天下午1点开始,进入景区的车辆便开始增多,停车场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不少私家车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只能见逢插针地停在路边。
在广场一旁,家住附近的78岁老人陈顺昌一家三代正坐在路边休息。“现在农村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春节出门游玩成为一个固定节目了。”看到这样的热闹景象,陈顺昌高兴地说,公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都有车,出门又快又方便。
在游人如织的民族风情街,风清居客栈的老板一边忙着张罗生意,一边笑着说,从大年三十开始,来景区玩耍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天虽然忙得腰杆都站不直,可钱却赚了不少,心里特别开心。
在世界鞭陀文化博物馆内,游客李宇兴致勃勃地走走看看。“来这里不仅切身感受到春节的热闹,还能看到大小各异的陀螺,勾起许多儿时的美好回忆,真是太值了。”
到了傍晚,游客们虽然开始陆续离开景区,可草坪上仍然还聚集着不少身着少数民族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婉转的山歌,诉说着浓厚的情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年味,就在身边
花山脚下,秦丽蓉带着伙伴们跳舞。
□记者 喻 梅
传统的美食备起来,欢快的舞姿跳起来,健康的运动动起来。过年的方式不一样,不变的依然是浓浓的年味,牛年春节,凉都市民纷纷以文明、健康、绿色的方式喜迎新年。
年味,就是和家人在一起
团圆的美食和家人共享,热闹的场合一起参与,年味就是团团圆圆。
春节前夕,家住钢城花园小区的袁华早早忙开了。一遍遍叮嘱从贵阳开车回来过年的女儿注意行车安全,紧接着给一家三口置办了新衣。接下来,袁华忙着准备炸酥肉、熏腊肉、做丸子等美食。袁华夫妻俩商定,今年过年,要接上住在黄土坡的婆婆和小叔子一家来过年。
从除夕到牛年正月初四,孩子们忙着玩,大人们忙着准备每天的饭菜。忙碌中,你唱上一句京剧,他唱上一段黄梅戏,看着一家子的热闹闹,袁华的婆婆笑着合不拢嘴。
在家玩、吃了几天,大年初四晚上,袁华一家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初五开启省内自驾游模式直至初九回归。就这样,一家子又从梅花山、百车河,到息烽、石阡,一路玩一路开心。“平日里大家工作都忙,春节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这才是我印象中的年味。”袁华说。
家住德坞德宏大厦的赵先生一家是北方人,三线建设时期父辈来到六盘水。于是,多少年来的年夜饭,一家人分工明确:妻子是南方人,年夜饭的任务是做几道南方美食;赵先生是北方人,年夜饭得做拿手的北方菜。
除夕之夜,接上双方的家人,一桌子融合南北风味、色香味聚集的年夜饭让家人们吃得乐开怀。年夜饭后,观赏着春节联欢晚上,一家子其乐融融包着饺子,东北酸菜、韭菜、鲜虾味儿的饼子包了满满两大盆,快乐的笑声溢满家里、溢出窗外。
年味,就是健康
春节期间,位于钢城花园旁花山脚下的市体育中心俨然成为凉都百姓的打卡景点之一。虽是春寒料峭,运动的、跳舞的、散步的百姓比比皆是,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
家住凤凰山的蔡先生是典型的“运动达人”,在家憋过大年初一,初二一大早,收拾好行当,蔡先生就和儿子就开着车来到市体育中心花山脚下的河中游泳。
你来个蛙式,我来个花式,开心的笑声传得远远的。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泳赛后,父子俩结束了游泳,稍微收拾收拾后,从车上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卤鸡腿等美食吃得不亦乐乎。饱餐美食后,父子俩又搬出鱼具专心地钓起鱼来。
“年味在哪里?我认为年味就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长久地陪伴家人,才能年年有‘味’。”市民赵平方开心地说。
喜气洋洋牛年到,欢歌笑语迎新春。家住纳电家园小区的秦丽蓉阿姨非常喜欢跳舞,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外出,秦丽蓉就和好朋友李群英商量——春节期间继续带着大家跳舞。
住在花山旁边,秦丽蓉给自己的舞蹈队取名“花山舞蹈队“。大年初二,佩戴上喜庆的红围巾,穿上喜气的红色运动装,秦丽蓉、李群英和一群老伙伴们认真地排练起《篮子舞》来。
“这个运动向左倾斜一点,这样看起来轻柔些。”“音乐到中场时,你要转身迎合”……12个篮子舞的队员们相互纠正着动作,欢快的笑声感染着从旁而过的路人们。
“年味嘛,就是一定要健康。”秦丽蓉说,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精气神,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年味。
年味在哪里?年味就在身边,年味就是团圆,年味就是快乐,年味就是新开始。